一個多月後政權就正式易幟,民進黨上台執政。未來的財經政策、產業發展等,將與國民黨時代的「輕稅簡政小政府」方向大不同,政府將扮演更積極的角色,官營資金將直接參與及投資各種產業與企業,也會對企業投資與發展進行更多干預。我們對這種作法不僅有疑慮,更擔心新政府會把台灣經濟帶向「審核式經濟」。台灣的確有「審核式經濟」的傳統,經濟發展之初固然是以公營企業為主、稍有特殊性與規模的產業都屬特許產業,等於是政府掌控一切。70年代後才逐漸放鬆,讓經濟與產業逐漸自由化、國際化。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 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 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 ONEAD_slot('div-inread-ad', 'inread'); }); }

縱然目前民間企業在國內經濟占有的比重、擁有的技術實力、經營管理能力,都早已遠超過公營企業與政府,不過,對官僚單位與官員而言,只有需要管理、審查、核准時,他們才會有「權力」,無不希望緊緊掌握權力。從近來幾個案例,很可一窺官僚單位有意無意之間的「擴權審查」。震撼科技界的日月光敵意併購矽品案,日月光去年提出的二次收購矽品股權,完成收購後股權接近50%,而日、矽是全球排名前三名的封測大廠,收購案需要公平會審查核准。此案後來因公平會審查後,認為有疑慮未釐清,將最後審查期延後,造成日月光受限於法令規定的公開收購時間,最終併購案破局。不過,重點不在日月光併購矽品的成或敗,問題也不在公平會是否「行政效率低落」,真正重點問題在公平會的審查內涵,明顯是不當擴權。公平會審核日月光併購矽品案,重點當然在是否有壟斷市場、違反公平交易之疑慮;公平會委員可以從全球市占率或國內市占率考量,也可以由不同的技術層次的占有率作考量,但不論如何,其重點就是一個:是否有違反公平交易、壟斷市場之疑慮。但看看公平會是審查什麼。依照公平會官員的說法,公平會委員們是就產品市場、地理視察、整體經濟利益、限制競爭的不利益以及產業創新研發等5大疑點作考量審核。坦白說,實在看不出公平會為什麼要就「整體經濟利益」作審核?這不是經濟部的事嗎?公平會說要審「產業創新研發」,但也看不出公平會有什麼必要參與專業能力審查。事實上這兩家作水平整合對「整體經濟與產業」、及「產業創新研發」的利弊,業界看法迥異,正反皆有,最後大概只有市場能決定。不過,公平會似乎認為自己高於市場、較市場更睿智而可為此合併案作出決定。公平會不專注審壟斷性問題,明顯是不當的擴權。再來是轟動全球的鴻海併夏普案,當傳出鴻海要以62億美元投資夏普時,此一投資案需要經濟部投審會審查核准;而投審會說「未來送審時會嚴格檢視,特別是此案對鴻海『財務影響』部分,以便保障股東與貸款銀行權益。」投審會明顯是不明白自己真正的斤兩,才以為其可「嚴審對鴻海財務影響」。我們很難相信經濟部的小官僚們會比郭台銘更了解、更能掌握投資夏普可為鴻海帶來的利益及財務負擔。投審會可以幫鴻海作決定嗎?別鬧了吧!至於行之有年的赴大陸投資的限制、管理與審查,則更是官僚凌駕專業的「審核式經濟」典範。那些終日坐辦公桌、從未參與該產業,只要看看報告、谷歌一下,就比那些終日在第一線競爭、充分掌握也感受產業變化與競爭壓力的業者還行。那些產業在何時可開放什麼技術到大陸投資,竟是由這些官僚決定。結果不問可知,國內那些被政府管住的業者都因此先機盡失。再如金融產業,監理機關對所有金融產品都嚴苛審查,正面看是保障顧客權益,負面看則是扼殺創新與企業彈性。既然台灣官僚是有「審核」企業決策的傳統與偏好,而未來新政府上台後既擬定要獎勵扶植的重點產業,又要打國家隊、搞國家投資公司、類主權基金;而民進黨政府對兩岸投資走緊縮路線看來也難避免。因此未來政府對企業決策的審核、對經濟的干預與影響,顯然會較過去大幅提升。新政府應回頭看看台灣過去走過的路,再看國外先進經濟體的作法,政府盡量放手,別把台灣經濟帶回「審核式經濟」時代吧!(中國時報)





if (typeof (ONEAD) !== "undefined") {高雄網站架設

ONEAD.cmd = ONEAD.cmd || [];

ONEAD.cmd.push(function () {

整形外科 ONEAD_slot('div-mobile-inread', 'mobile-inread');

台南韓式釘書針雙眼皮 });

}



F45CF219D1C03FF1
arrow
arrow

    ifiloveyou8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